9600本弥足珍贵的古籍,堪称镇馆之宝,却因长期风化、潮湿等原因蒙受霉烂、虫蛀和脆化的摧残!这是记者25日在江油市图书馆古籍收藏室目睹的一幕。抢救、修复这批古籍迫在眉睫!
在江油图书馆古籍收藏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本本古籍。所有古籍均呈棕黄色,由于管护设施缺乏、西南空气湿润等原因,古籍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霉烂、虫蛀、缺损和脆化。“目前,馆藏古籍三分之一都在三级破损以上。”馆长余晓斌说,馆内目前珍藏了9600本书,多为明清及民国初年的古籍,其中珍善本占有较大比例。特别是《蜀典》《蜀语》《四川盐法制》等7种地方性报纸和69册《三苏全集》等善本已具文物价值,收藏、研究价值较高,可谓镇馆之宝。
去年底,为保护该批珍贵古籍,江油市图书馆及时展开了修复工作。余晓斌说,他们前不久去广汉学习了古籍修复方法并拍回了大量资料图,为江油古籍修复提供了参考和经验。目前,该馆已与省古籍修复中心取得联系,有望今年3月进入实质性修复阶段。
“9600本古籍修复工作量大,费用较高,虽然每年国家都会拨付专项经费,但面对如此巨大的修复量来说远远不够!”余晓斌说,整个古籍修复项目需要资金至少上百万元。目前,图书馆正在积极筹备资料,向上申报专项费用,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单位和个人关注,促进古籍修复早日付诸实施。
古典书籍是珍贵历史史料,也是人类文化瑰宝。地方古籍则记录着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变迁,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更是窥见过去、建筑未来的无价之宝,它将长久散发着浓郁的馨香和夺目的光芒。
余晓斌表示,古籍修复完成后,图书馆还计划善本再造,使珍贵古籍资料转变为江油独特的文化产品,并成为江油地方文化产品中又一枝耀眼的奇葩。
来源: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