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和较高的热度。与此同时,一些新问题也浮出水面:未来,文化产业如何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进入高质量增长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突破路径在哪里?文化产业在我国“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简而言之,中国文化产业的纵深化发展方向在哪里?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走上一条以重大战略性政策推动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从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全新路径。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时代,确立了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建设乃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战略性地位。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在国家层面再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把握和整体部署,开启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序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其本身也存在着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必须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对此,《决定》在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多措并举推动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延续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今年以来,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与文化产业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扶持手段,而且表现出了定位清晰、方式创新,以及体系化建构的特点,即不再以单一的扶持手段为主,而是以构建全面的服务体系为重点,通过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搭建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推动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手段。
今年3月,文化部联合保监会出台了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至此,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形成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全面合作,加上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已经形成了一个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金融支持的完整体系。在此政策体系的推动下,今年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层出不穷,版权质押等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成为重点工作,继续通过动漫企业认定为相关企业减轻税负,通过创立动漫精品工程创新对动漫产业进行资金扶持的手段,既引导了创作方向,也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在今年上半年各地召开的两会中,文化产业都成为重点和热点话题,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召开了由地方最高级别领导主持或参加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会议,对各自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资源梳理、特点总结和发展规划,体现出东部地区以大城市为中心、以新兴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中西部地区以区域文化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为主导的跨越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今年我国各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不仅表现为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规模扩大,很多地方还相继成立了资金规模更大、资金投放效率更高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尝试用市场化的手段调配资源、扶持产业发展。
与其他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刚刚经历了“十一五”时期高速增长的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和其他产业融合的基础和条件。
今年以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乃至制造业的融合趋势都表现得更加明显,文化产业的服务性功能更加突出,溢出效应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并由此带来了文化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
目前,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庞大分支。今年仅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就有几十个,充分显示了旅游业对于挖掘景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实践。随着文化企业规模增长,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演出院线管理、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已经成为推动各自所在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的重要手段。此外,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文化产业对制造业的提升和拉动在今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今年11月举行的北京文博会上,大量制造业企业的参会充分显示了文化要素对于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借助其他产业的经验和实力,文化企业也显示出了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的特点。今年以来,我国又有一批文化企业实现了上市,股市当中的文化传媒股板块已经形成。这些上市文化企业大都来自于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边缘”地带,比如新媒体领域等。
进入“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追求较高的发展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指向何处,值得关注和期待。